家風與家訓

家,是親情洋溢的溫暖港灣;家,是美德正氣傳遞的起點; 家,是社會和諧的基石。家是最小的國,國是千萬個家,家庭是人 生的第一所學校,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子女教育得好,社會風氣才會 好。弘揚傳統美德,做和諧家庭的帶動著;樹立良好家風,做幸福 家庭的守護者。 家風: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所在!家風又稱門風,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、生活作風, 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。家風,一般指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, 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。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,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,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。 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,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,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、和諧、健康、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。家風體現了家族成員精神風貌、道德品質、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 化風格。家風作為家庭的文化和傳統,反映出一個家庭有別於其他家庭 的不同之處。它是一個中性的概念,並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義。有 的家風可能是勤奮儉樸、為人忠厚、待人有禮;也有的家風可能是 狡詐刻薄、遊蕩為非、忿戾兇橫。家風好,就能家道興盛,和順美滿;家風差,難免殃及子孫, 貽害社會。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,是一個家庭的靈 魂所在!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,不是財產、不是地位、不是人脈,而是有一個良好的家風。家風,雖然看不見摸不著,卻如同一種無形的力量,滲透在家 族後代的血液中。家風,儘管是一種無言的常態教育,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人的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厚德載物、厚德承家!良好的家風重在傳承,重在善良人品、重在文化素養與精神風貌的繼承。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,良好的家風是孩子健康茁壯成長最重要的因素。每一位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,都將給孩子打上家風的絡印!教育始於家庭,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,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!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、勇於攀登、珍惜生活的孩子,便是踐行優良家風的最大成功!家風是溫暖的陽光,照耀人生的每一個階段;家風是和諧的春風,吹拂人生的每一步成長;家風是自律的戒尺;自省人生的每一處細節;家風是一種擔當與責任,用肩膀扛起國家與小家的責任,無愧於天地、無愧於良心! 家訓: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紐帶。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、持家治業的教誨。家訓是家庭 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個人的教養、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。家訓或單獨刊印,或附於宗譜。家訓之外,其他名稱還有:家誡、家誨、家約、遺命、家規、家教。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對個人、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。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,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、教導禮儀 廉恥。此外,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,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,如:“節儉當崇”、“邪巫當禁”等。簡言之,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規家訓。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:(一) 注重家法、國法(二) 和睦宗族、鄉里 (三) 孝順父母、尊敬長輩(四) 合乎禮教、正其名分 (五) 祖宗祭祀、墓祭程式 (六) 修身齊家、治國平天下

Continue Reading家風與家訓

諸葛亮誡子書

作者:諸葛亮 原 文 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 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,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慆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。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窮廬,將複何及! 語 譯 君子的修養行為,當要內心常保持清靜以淳養高尚品德,儉樸不消耗自身精氣神以修養身心。若不能看淡名利,將無法明確堅定自己的聖賢志向。若自身內心做不到安寧平靜,則無法達成遠大的目標和理想。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才能獲得真知,而才學是須要從不斷的從學習才能開拓自己的視野。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能,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將所學實踐為成就。縱欲怠慢就不能勵志精進,冒險草率急躁就不能治理心性。年華隨時光飛馳,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,遂漸變成枯敗凋落,餘生大多不能符合世事所需而不為社會所用。到那時只能悲哀的守在窮困的屋舍內,終將悔恨不已! 寓 意 《誡子書》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,也是他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。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、才學淵博的父親。他用智慧理性、簡練嚴謹的文字,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,使這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。 文章是在告誡及勸勉兒子要通過勤勉向學、立志靜心、修身培德、以及放遠眼界方能成就君子的品格。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、勤儉樸實中下功夫。內心思維上要能夠清心寡慾、細心遠慮,以應外在的事物。在學習心態上要謙虛勤勞, 堅持努力才能學有所成。為人最忌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、或者妄為急躁而惹禍上身。所以處世之道當要不斷學習和反省改過、並且還要堅定志向、造福群眾,以免蹉跎光陰而悔恨終生。

Continue Reading諸葛亮誡子書

愛蓮說

作者:周敦頤 (宋代理學家) 原 文 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晉陶淵明獨愛菊,自李唐來,世人甚愛牡丹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淨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。 予謂菊,花之隱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貴者也;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愛,陶後鮮有聞。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愛,宜乎眾矣! 語 譯 水上、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卉,值得喜愛的非常多。晉代陶淵明特別喜歡菊花,從李氏唐朝以來,世人很喜愛牡丹。而我卻獨愛蓮花它生長於污泥之中卻不受其污染,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豔,莖內貫通外形挺直,不生蔓不長枝,香氣遠播更加清香,筆直潔淨地屹立在水中,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卻不可親近玩弄。 我認為菊花,是花中的隱士;牡丹,是花中的富貴者;蓮花,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。唉!對於菊花的喜愛,在陶淵明以後很少有聽說。對於蓮花的喜愛,和我一樣的還有何人?對於牡丹的喜愛,當然就很多人了! 寓 意 文章以蓮花言其志向,言其君子之美德。以蓮喻人,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讚美,歌頌蓮的堅貞不渝。 蓮花在菊花與牡丹的襯托之下,顯得清雅脫俗。菊花身處於清幽雅致之處,環境是美好的,所以菊花的品質是天然而就,而蓮花身處於污濁環境之中,還能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,不與之同流合污,實屬難能可貴。 牡丹代表了眾人對富貴的愛慕與向往。蓮花則表現了君子應有的莊重,質樸及潔身自好的處世態度。他既不羨慕陶淵明的隱遁避世,又不願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。他以清白的操守立身處世,恬然自得。 蓮花之美,美在冰清玉潔而不攀緣。內淨化自己的身心,外把芳香散播給眾人。蓮花之梗中空外直,代表著君子坦蕩正直的品德。蓮花的志節崇高,同時也綻放出生命亮麗的光彩。

Continue Reading愛蓮說